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课程设计是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基础和专业技术的阶段性训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为规范课程设计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目的
第二条 课程设计是教育学生运用有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分析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设计与科研观点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章 课程设计的选题
第三条 课程设计的选题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基本内容,尽量覆盖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四章 课程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第四条 教务处职责
1.负责制订课程设计教学的有关制度;
2.检查课程设计教学任务的实施情况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五条 学院(部)职责
1.研究各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各门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2.检查、评价课程设计的实施情况和教学质量,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撰写工作总结报告;
3.组织研讨有关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条 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是课程设计的主要负责人;
2.指导教师应当制定指导计划,帮助学生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使学生能够合理利用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
3.指导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使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4.指导教师应当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根据学生的设计成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全面评定。课程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应撰写工作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措施等。
第七条 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要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规定的任务,严肃认真,实事求是,通过课程设计,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得弄虚作假,不抄袭和拷贝别人的工作内容;
2.设计期间,学生应主要在设计室或机房,学生作息时间同上课时间一致。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如因事、因病不能上课,则需请假。凡未请假擅自离开者,均按旷课论处;
3.要爱护公物,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设计室或实验室的整洁、卫生和安静。严禁将与设计无关的物品带入设计室或机房内。
第五章 课程设计的考核
第八条 各学院(部)应结合具体专业特点,制订课程设计评分标准。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应严格按评分标准进行。指导教师可从学生考勤表现、课程设计结果、报告撰写、答辩情况等方面按不同权重比例对学生做出客观的综合评价,班级成绩应符合正态分布。答辩小组由指导教师和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人数一般为2-3个。
第六章 教学文件与资料
第九条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是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必须依据教学计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编制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十条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
1. 课程基本信息。
2.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4.课程设计内容。
5.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6.课程设计方式和方法。
7. 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
8.课程设计考核与评价方式。
9. 课程设计纪律。
10.课程设计参考资料及其他。
第十一条 课程设计结束后,《课程设计说明书》由指导教师负责以班为单位进行整理,装入档案袋,交由学院保存。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
1.课程设计大纲
2.课程设计说明书(理工类)
3.课程设计说明书(艺术类)
附件1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计划学时:
计划学分:
实训地点:
选用教材:
开课院部:
适用专业: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中英文)
(一)目的
(二)任务
Objectives
Tasks
三、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序号
|
专业毕业要求
|
课程具体教学要求
|
关联程度
|
1
|
工程知识
|
|
|
2
|
问题分析
|
|
|
3
|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
4
|
研究
|
|
|
5
|
使用现代工具
|
|
|
6
|
工程与社会
|
|
|
7
|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
|
8
|
职业规范
|
|
|
9
|
个人和团队
|
|
|
10
|
沟通
|
|
|
11
|
项目管理
|
|
|
12
|
终身学习
|
|
|
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
五、课程设计的安排
六、课程设计的方式与指导方法
(一)方式
(二)指导方法
七、课程设计报告的要求
(一)内容要求
(二)结构及格式要求
八、考核与评价方式
注:请在“考核内容”栏中填写该课程所有考核方式,并在其它栏中填写对应内容。
九、课程设计纪律
十、参考资料及其他
(一)参考资料
(二)其它
制订人
签字:
|
|
教研室主任签字:
|
|
院部负责人
签字:
|
|
|
|
|
修订时间:
|
|
年
|
|
月
|
|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