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信息公开清单

【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文章《办好关键课程育好时代新人》

IMG_256

本网讯(通讯员 余伟斌 付艳锋)9月15日,《中国教育报》第八版刊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舒先林、常城文章:《办好关键课程育好时代新人——武汉工程大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概略》。文章对我校持续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特别是对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成效和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一是实施多元融合的综合改革,推动思政课强起来。2015年10月学校将5门本科生思政课全部纳入学校首批课程综合改革项目立项建设计划。通过“课内+课外”融合一体教学、“线上+线下”一体理论教学、“专题+真题”教学、“主讲+聘请”联合教学、“课堂+现场”实践教学、“专题+真题”巩固教学、“平时+期末”检验教学,推动传统思政课“转型升级”,由单一固化教育教学模式转向内容专题化、形式多元化、效果立体化的多元叠加融合式综合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思政课程优秀率已达95%以上,考研支撑率稳步提升,不仅增强了学生获得感和满意感,而且实现了教学相长,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综合改革以来,学校获批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思政课教师推出5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获批20多项各类教研项目,出版6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著作,发表30余篇专题教研论文,获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名教师获省高校“优秀党员”称号,12名教师入选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多名教师获得校教学优秀奖和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

二是加强优质思政课程群建设,推动思政课亮起来。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思政课程群。全校5门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思政必修课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年率先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其它4门课程先后建成校级精品课程。为了打牢大学生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思想品德基础,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2013年在省内高校率先开设“大学生廉洁文化”专题课程,并公开出版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大学生廉洁文化简明教程》,持续推进廉洁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生态文明和国家安全为视角,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谁来给中国“加油”》思政公选课,该课程2014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15年被评为学校第一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并在“爱课程”网和“网易公开课”免费向社会公众在线开放至今。2019年在此基础上按照新内容新模式推出思政公选课《加油中国》,由学校党委书记程幼金、校长王存文带头主讲。该课程能源化工底色突出,具有学科专业多元、多师同台出彩、合力共育新人等鲜明特点。《加油中国》2020年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湖北省“中国系列”选修课选择性必修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任务清单,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线下课程。    

三是积极探索大实践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实起来。针对思政课传统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资源难以集中、教学对象难以全覆盖、形式大于内容、务实难于务虚的现象。2008年学校在省内率先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聚焦走出“三难”现实之困,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创设思政课“大实践”教学模式。十多年来,该课程已形成4大特色和优势:一是实践教学内容涵盖本科生4门思政课所有章节;二是在校本科生人人参与、个个受益;三是思政课教师、校内外领导、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指导;四是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学生提交的“大实践”报告累计5万多份,其中优秀报告6千多份,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2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和银奖各1项。2021年7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已建成省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并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一流社会实践课程。学校还多次与“中国好人网”共同主办全国“帮好人万里行”活动,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赴武汉、鄂州、孝感等地慰问道德模范、抗疫医护人员、参战退役老兵、烈士遗属、伤残人士等,彰显了学校师生服务社会、助残济困、弘扬社会正能量、培养时代新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多次指导学生赴湖北省委讲师团“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开展调研。通过深度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引导大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进程中成长成才,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办好高校思政课,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继续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审稿 常城)